工作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打造“二型三化”人才培养模式品牌
发布时间:2024-11-10    浏览次数:     来源: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打造“二型三化”人才培养模式品牌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进一步凝练及细化学院“二型三化”的品牌特色建设:“二型”即“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三化”即架构“本土化”人才培养、推动“高质化”科学研究、创建“品牌化”社会服务。

学院简介——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是2000年学校第一批获准招收本科学生的四个系(院)之一,学院现有法学、社会工作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社会工作专业是学校第一批硕士授权点。现有教职员工27人,平均年龄为40.6岁,其中博士7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3人为外校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曲靖市珠源英才育才工程青年英才和珠源英才育才工程骨干社工各1人。学院党政班子成员4人;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730人。

品牌建设指导思想

立足学校及学院办学定位的需求:一是服务人才强国战略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社会工作及法学人才队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支撑地位凸显。二是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需求:中央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要求“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三是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年)》围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壮大工程”等,形成推动云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有力抓手。

品牌建设理念

通过服务“人才强国战略”“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三需求,推动新时代复合型社会工作、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而促进现代社会工作、法学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三融合”,即以“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解决学生专业价值导向问题,以“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解决学生知识技能结构问题,以“专业教育与政产学研”融合解决教育教学方法问题。

品牌建设措施

(一)“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专业价值、知识、技能“三维一体”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要求,实行“双导师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合社会工作、法学专业教育,社会工作、法学研究与社会工作服务三重路径,共建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实践平台和研究基地;提升专业内涵式发展水平,社工专业形成了“协同教育多主体、矩阵培养多维度、阶梯递进多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法学专业形成了“理论-技能-思维-伦理”并举的四维人才培养理念。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营造团队共同发展和谐氛围,培养遴选年轻有为的学科带头人,鼓励和支持教师发展为双师型教师,通过内培外引,形成方向明确、充满活力的团队,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66.67%。

 

(三)架构“本土化”人才培养:法学专业形成“理论-技能-思维-伦理”并举的四维人才培养理念;社工专业形成“多元协同、多维拓展、多阶递进”的“三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四)推动“高质化”科学研究:凝练学科方向,打造学科平台,建设学科队伍,围绕地方立法研究、民族地区发展、基层城乡社区治理、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方向凸显研究特色优势。学院与曲靖市人大常委会共同建立曲靖市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与曲靖市民政局共建曲靖市社区工作培训基地、云南省第一家高校社工站等,为地方法治建设、社会工作事务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创建“品牌化”社会服务: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多方协作机制,整合地方社会资源,强化现有平台效力,提高服务地方效能。通过校政、校企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20余个,能充分满足法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训的要求。

品牌建设成效

 

(一)“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率与考研率成效突出。2023届毕业生共160人,法学126人,社会工作34人,2023年终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2.50%;2023年9月学院组织学生139人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考通过率59.15%。2023年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本科班34人报名,25人通过,通过率73.53%。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66.67%,法学专业多位教师具有法律统一职业资格证书,其中4人担任曲靖市人大立法研究基地专任研究员,1人担任曲靖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2人担任曲靖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4人担任曲靖市仲裁委仲裁员,1人担任曲靖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三)架构“本土化”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秉持“扎根曲靖、服务云南、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社工专业、法学专业在云南省第五轮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认定等级为“C”。

(四)推动“高质化”科学研究:近3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26篇,其中核心4篇;出版专著4部(其中3部是A类出版社);获得市级以上纵向项目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20项;2022年以来教师依托各研究基地平台所开展的服务地方工作获得的横向项目达10余项。

(五)创建“品牌化”社会服务:青春健康教育打造校本品牌,创建了学校教育、同伴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四位并进”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地方立法研究助力法治建设,每年均完成地方立法评估2—8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10—20件,参加地方立法评审会议;“曲师法治论坛”传播法治文化,依托“学宪法、讲宪法”“禁毒普法教育”“社区普法宣传”开展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守法意识,提升服务社会需要,开展普法宣传;易地搬迁社会工作研究团队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同时组织师生服务团队赴会泽县等地开展“和美中国·社工同行”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易地搬迁社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敬老院敬老爱老志愿服务、贫困群众就业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建设和搬迁居民融合适应等环节,加大兜底性、特惠性政策宣传力度,不断丰富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品牌影响力

填补滇东地区社会工作、法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点空白;支撑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先发展;实现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引领带动;提升和加快社会学、法学学科内涵式发展建设。

普法活动.png普法宣讲.png